當預知或遇到公共場所有突發暴力事件時,應在第一時間報警,並配合警察,請專業人員來制止、處理危害公共安全事件的發生;
  無重要事情,少去或不去人流量大的地方,因為人流量大的地方是各種事件最容易發生的地點;
  不去或少去人員集中的場所。人員集中場所,是公共場所暴力事件發生傷害性最大的地方,傷害手法往往比較專業,比較殘忍;
  見義勇為,量力而行。智慧之勇永遠高於肌體之勇,所以務必量力而行;
  面對突發事件,不要圍觀。我們多年來養成的從眾及看熱鬧的不良習慣很不好。在公共場所發生突發事件時,實施者多是以暴力威脅公共安全為手段,製造社會影響,現場很有可能伴隨有爆炸、釋放有毒化學氣體等情況。所以一旦有突發公共事件時,一定遠離,為警務人員開展營救減少干擾;
  如果正處在公共場所暴力事件當中無法逃避時,找大型器物遮掩自己,及時卧倒。一旦有爆炸、有毒氣體釋放等情況發生時,根據其特性,可以最低限度減少對自己的傷害;
  切勿激怒暴力事件實施者;
  心裡不要產生懼怕感,儘量穩定情緒,觀察現場情況,為配合警察、救己、救他人做好準備。一旦現場被控制或時機成熟,迅速撤走、遠離現場;
  經歷事件後,禁忌傳播,因為宣揚、炫耀可能會給自己帶來更大的麻煩及傷害;
  樹立自信,成為生活強者。常言講“寶劍鋒從磨礪出”,個人的成長都是在不斷的摔打中成熟起來的。想成為生活的強者還是弱者,要看自己的選擇。
  對話人
 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學系教授王大偉
  《法制日報》記者 趙麗實習生 單玉曉
  對話動機
  近期在公共場所發生的幾起突發事件引發社會思考,在遇到突發危險時我們究竟該如何自救互助?
  根據媒體報道情況顯示,我國民眾在遇到突發事件時,自救自保能力較為薄弱。一些人驚慌失措,缺乏逃生技巧,容易造成踩踏事件等次生傷害。此外,我們多年來養成的從眾及圍觀看熱鬧的不良習慣,不僅給自身造成極大威脅,也給警方開展營救帶來了困擾。
  突發事件一般發生、發展的速度很快,必須採取非常方法來處理。突發事件來臨時,自救能力的缺乏是造成人員和財產損失的重要原因,因此,瞭解自救自保常識、增強自救互助意識相當重要。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王大偉對這一領域進行了深入研究,並著有《平安童謠》、《公民安全防範手冊》等。本報記者就民眾如何提升自救互助意識和能力,與王大偉教授展開了對話。
  記者:突發事件,一般是指突然發生,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危害,需要採取應急處置措施予以應對的自然災害、事故災難、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。從近期發生的幾起事件看,在公共場所遭遇突發事件,普通民眾似乎並沒有太多關於自保自救的概念。
  王大偉:在公共場所遇到突發事件,首先存在一個如何評估的問題,“黃金標準”就是事件當中是否有人員死亡,這是判斷突發事件救助情況的重要指標。
  比如最近發生的韓國沉船事件,有很多孩子死亡,從這一點來講,這次事件的救助就是不成功的。正面的例子是,英國曾經發生過地鐵連環爆炸案,確有死傷,但在這兩起事件中幾乎沒有發生“次生災害”,也就是幾乎沒有出現踩踏現象。英國平時有大量的自警、自助的演習,所以倫敦市民在面對突發事件時,能夠按照演習的步驟來進行,比如互相包扎傷口,相互攙扶走出地鐵,他們知道會有救護車來實施救助。
  記者:從媒體報道的情況來看,我國民眾自救互助的意識還比較缺乏。這兩個例子給我們的啟示是什麼?
  王大偉:我們可以從這兩個例子中吸取經驗和教訓。比如說,我們應該教給民眾自警、自救、自助的知識,並且培養防範意識,在面對地震、火災和其他突發事件時都可以用,不管是孩子還是大人,都應該學習這些知識。
  記者:普通老百姓每天要上班、要上學、要出去買菜,不可避免要和外界接觸。我覺得草木皆兵大可不必,但我們還是要有一些這方面的知識儲備。你覺得對於普通人來說,最需要註意的地方在哪裡?
  王大偉:具體來說,當突發事件已經發生、正在進行的時候,我們應該考慮兩類人的自救問題。一類是老人、婦女、兒童,在面對大的火災、地震等突發事件的時候,他們的首要任務就是逃生。而警察、軍人、公務人員就不能以逃生為主,而應以救助為主。作為一名警察、軍人,當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受到威脅時,如果先逃生,就是不作為,甚至是玩忽職守。
  從事件的角度講,當突發事件稍微停頓的時候,我們就應該加強救助。具體來講,就是互相包扎,把盡可能多的傷員送到醫院,這些救助的方法都應該教給民眾。
  記者:你能否結合具體的公共場所突發事件類型,談一下民眾自救問題?
  王大偉:火災、地震是比較常見的突發事件。對於火災來講,有一個逃生口訣:“火災來了拔腿跑,彎腰捂嘴往下逃,逃跑不能坐電梯,困住揮手大聲叫。”這四句話基本就把火災的問題解決了:第一句話就是講火災來了一定要跑,如果不立即跑,而是站在那裡大呼小叫,這肯定是要遇難的;第二句是講要彎腰,因為火是往上走的。捂嘴是為了防止被火嗆住,十個人火災遇難,七個人是被嗆死的;第四句是說如果被困住了就要大聲呼叫,爭取得到救援。
  對於地震,也有這樣的說法:“地震只有十幾秒,平房拔腿向外跑。樓房藏在小房間,廁所廚房桌子角。暖氣木床衣櫃邊,近水遠火很重要。”因為地震只有十幾秒鐘,所以住樓房的可能來不及跑,而住平房的應該趕快跑。
  記者:正如你所說,儘量躲在有水的地方,遠離煤氣等容易產生火的物質,是為了防止出現“次生災害”。
  王大偉:的確是這樣的。
  還有就是爆炸事件,英國專門設計了一套對付公共場所爆炸事件的方法。例如在倫敦的機場,有個紅色的醒目標語,上面寫著:“如果你發現陌生包裹,不要觸摸,保持鎮靜,趕快離開。”可能過去我們會覺得陌生包裹不會存有炸彈,但是英國在這方面是有經驗的,所以他們總結了這樣的幾句話來提醒民眾提高警惕。
  記者:除了災害本身的傷害之外,在人群眾多的地方,突發事件可能會帶來踩踏問題,你認為應如何避免?
  王大偉:踩踏事件往往會伴隨突發事件產生,要避免這個問題需要平時多做演練。我們平時應儘量少去人多、擁擠的地方,一旦產生突發事件,不要裹挾到主流人群中去,如果到主流人群中去,就容易出現踩踏。大的節假日儘量避免到人多的地方,還有避免在出現突發事件後擠在樓道、門口、過街天橋以及一些狹小的通道里。突發事件有許多種,每一種都要找到具體措施,然後把這些具體措施教給大人和孩子們。
  記者:你認為可以通過什麼方式教給民眾救助的方法呢?
  王大偉:有很多方式。比如學校可以設置相關的課程,還有警察、紅十字會等可以組織初級的救生演練,人民警察也可以到學校、單位里去傳授逃生的經驗,讓老百姓都瞭解這些常識。
  記者:我們也註意到,目前我國不少地方都有針對各種公共場所突發事件進行的各類演習。在你看來,這類演習在幫助民眾提高自保自救能力方面起到了哪些作用?
  王大偉:應該說,演習的作用是最重要的。就像英國公民能夠在發生地鐵爆炸案時從容地互相包扎,扶老攜幼,有秩序地走出地鐵,正是他們在許多次演習後不斷糾正的結果。
  值得一提的是英國的兒童安全宣言,其中提到遇到突發事件時,兒童的逃生是可以打破規則的,但這一條並不是盲目鼓勵大家在遇到突發事件時打破規則逃生。這在我國古代也有類似的故事,就是“司馬光砸缸”。我們國家的未成年人保護法里也明文規定要先救助未成年人。這就說明,在突發事件發生時,先跑的不是成人,而應該是未成年人。
  記者:從你多年的研究情況看,我國民眾應對公共場所突發事件的能力是否有所提升?在哪些方面仍是薄弱的,需要進一步提升?
  王大偉:專門機關與廣大人民群眾相結合,在嚴懲犯罪的同時,公民的應對能力也應提高。以前會覺得突發事件離我們很遙遠,但現在我們知道需要對突發事件進行演練和教育。教育部就規定中小學每學期要組織演練,這說明我們也認識到了演習的重要性,我想我國會越來越重視這個問題,民眾的自我防護能力也會逐步增強。
  (原標題:應對突發事件 民眾如何提升自救互助能力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d71sdbf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