竹絲畫簾重新開張
  □本報記者 程文雯
  “這些竹絲畫價值很高,一定要輕拿輕放。”8月18日,在廣安鄧小平故里景區游客服務大廳里,武勝竹絲畫簾館總經理陳美勰正忙著跟工人們一起佈置“武勝竹絲畫簾”新展示區。
  武勝竹絲畫簾是廣安市武勝縣的一項工藝瑰寶,在一根根頭髮粗細的竹絲織成的竹簾上,畫出山水、花鳥和各種人物形象,製作歷史已逾千年。竹絲畫簾、竹絲繡簾、竹簾水彩畫、玻璃畫……經過改良開發,如今的竹絲畫簾品種愈加多樣。年僅23歲的陳美勰,則是這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最年輕的傳承人。
  辭職創業,接續斷代的傳統技藝
  陳美勰是廣安武勝人,從14歲開始學習竹絲畫,如今已畫了9年。據她介紹,竹絲畫簾起源於北宋年間,曾是皇家貢品。新中國成立後,這項工藝瑰寶也開始飛入尋常百姓家,成為當地家家戶戶屋內的裝飾。上世紀90年代,還曾遠銷美國、日本、東南亞等地。“小時候,我家旁邊有一家生產竹絲畫簾的工廠,叫飛龍美術廠。”陳美勰回憶道,上中學那會兒,愛畫畫的她一放學就往廠里跑,去看老師傅們畫。一來二去混熟了,她就開始纏著師傅們問個不停。廠長鄭才貴見她確實感興趣,便收她為徒,在假期教她做竹絲畫簾。
  1997年,受亞洲金融危機影響,東南亞市場開始萎縮,竹絲畫簾銷售直線下降,武勝的竹絲畫簾生產企業逐漸停產,藝人們也紛紛轉行。2010年,鄭才貴被女兒接到北京生活,當地最後一家竹絲畫簾生產企業也關了門。“實在不甘心竹絲畫簾就這樣銷聲匿跡了。”陳美勰說。2013年,她和丈夫商量,決定辭去教師工作,重新創業製作竹絲畫簾。夫妻倆四處走訪,請回30多位老工人重新開張。
  拒絕流水線,精品價值上萬元
  “竹絲畫簾的價值,就在於藝人精細的製作和畫工。以前為了求產量,都是流水線生產,產品質量不高。”工廠開工後,陳美勰做的第一件事,就是將流水線的生產方式改為由單人完成整幅作品。為了提高工人技藝,她還專程請鄭才貴的老師,年過7旬的老藝人陳錫邦出山,嚴把質量關。“比起以往,現在的竹絲畫簾無論是竹簾的編織、圖案設計,還是作畫的工藝都有很大提升,一些精品甚至可以賣到上萬元。”“你看這幅《熊貓群戲圖》,雖然是傳統題材,但熊貓形象飽滿,風景層次分明,要在竹簾上畫出這樣的效果非常不易。”陳美勰說。
  原來,竹絲畫簾在製作時,是先將竹子鋸節成片,再用手工工藝拉成一根根直徑不到0.5毫米的細圓竹絲,再用蠶絲作經線、竹絲做緯線,在手工木織機上將竹絲織成細如絹絲的竹簾,隨後再由畫師作畫。由於竹絲呈圓形,之間會有縫隙,所以作畫時運筆不如在紙上流暢,想畫好非常困難。“遠山的輪廓用大筆渲染,細節的處理上再用特製的畫筆細細勾畫,有粗有細,熊貓身上的毛髮、山石的紋理才能畫出質感。”
  聽說徒弟在家鄉重新開始做竹絲畫簾,鄭才貴和女兒也幫著在北京尋找市場。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,武勝竹絲畫簾館在短短一年時間內走上正軌,除了廣安本地,產品還銷往北京、上海、江浙等地,年產值超過400萬元。
  最令陳美勰自豪的是,不少美術專業畢業的大學生也紛紛慕名而來學習這門手藝,“學員加起來已經有100多人。”
  (原標題:90後女孩挑大梁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d71sdbft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